吕不韦,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物,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悲剧。作为战国时期的权臣和谋士,吕不韦拥有着无比的智慧和手腕,曾助秦始皇统一六国,为他建立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时代。然而,他的命运却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他的悲剧,最终他也无法摆脱权力的漩涡,最终身败名裂,一生都无法摆脱历史的压力。
吕不韦,本来是战国时期一个做跨国贸易的商人,不过商人一般都很有野心或是眼光,吕不韦同样也是如此,这个人不仅有野心,还很有眼光,有一次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区做生意,运气很好的遇到了当时秦国派到赵国当人质的公子异人。公子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庶孙,太子安国君的庶子。战国时期两国虽然结盟了,但彼此还是不太相信彼此的,于是都会派一些王室的人到对方国家当质子。
异人的母亲在秦国王室的地位比较低,所以他也不被待见,很不幸的被派出来当一名人质,每天没事可干,不时的抱怨一下。不过吕不韦看到异人以后,顿时觉得眼前一亮,眼前这个人可不得了呀,以后肯定会飞黄腾达,一定要和这人搞好关系,并发出感叹:“真是奇货可居啊!”
对于商人来说,投资就是为了能够获取利益,能够让自己的投资得到利润,而不是亏损。同样,政治也是如此,而此时的吕不韦,已经不满足在商界上的局面了,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层面也有所作为,或是搭上政治这条线,为自己的商业带来更多的利益,于是,吕不韦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不如把这个质子异人扶上秦王的位子,吕家的地位也就扶摇直上了富贵也就不可言喻了。吕不韦为什么会看上异人,这不得而知,当时的异人可以说了要人脉没人脉,要资金没资金,就一被人嫌弃的穷光蛋。不过吕不韦就是认准了他,说干就干,吕不韦先是拿出五百金给异人,让他平常生活多结交宾客,营造名声。然后自己又用五百金购买了奇珍异宝,带着前往了秦国。而且后来还把自己的非常喜欢的一个舞女赵姬送给了异人,也就是后来秦始皇嬴政的母亲(对于这一段历史,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,有的人说当时赵姬已有孕在身,怀了的是吕不韦的,也有人说这事是前人编造的,众说纷纭,各有说法)。
根据《战国策》是记载,吕不韦在安国君即位后(时间上存在讹误),找到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。见面后吕不韦即开门见山,说如果华阳夫人不及时立嗣,以后太子继承人如果不是近亲的话,整个秦国芈姓家族将会凶多吉少;如今异人母亲不受太子宠爱,如果华阳夫人肯收为嫡嗣,那么异人不就把华阳夫人视为自己亲娘吗?
不过据《史记》中的记载是,吕不韦见的则是华阳夫人的长姐,当然也可能先见弟弟后见姐姐。这两个人都是华阳夫人的亲人,可见吕不韦的心思之缜密。
吕不韦见到华阳长姐,先是称赞异人的贤名,并表达其对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的思念,给华阳长姐留下良好印象。然而又把与阳泉君的说辞复述给长姐。长姐很自然的也被说服,于是亲自去劝说华阳夫人,华阳夫人又去给安国君吹枕边风。安国君也就同意了,正式立异人为嗣子,又拿出钱财来送给异人,这样异人名声越来越大。
公元前251年,秦昭襄王去世,太子安国君即位,称秦孝文王,华阳夫人为王后,异人为太子。赵国当然不敢得罪异人,连忙将赵姬和公子政护送回秦。
公元前250年,秦孝文王去世,异人即位,称秦庄襄王,赵姬为王后,公子政为太子。次年,庄襄王命吕不韦为丞相,封文信侯。至此,吕不韦从一介商人,摇身一变,跨入了政治家这个行列。还是当时第一大国秦国的丞相,这步伐,这眼光,可谓厉害。
三年过后,即公元前247年,秦庄襄王就去世了,当时还只有13岁的嬴政即位,所以大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华阳太后、赵太后的手上,吕不韦和两位太后关系都不错,所以在宫里混得是如鱼得水,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,很快就被被擢升为相国,并被秦王政尊称“仲父”。
据《吕不韦列传》,吕不韦还经常与赵太后私通,因为害怕事情败露,吕不韦就推荐门客嫪毐给了赵太后。嫪毐此人有绝技,是“大阴人”,能“以其阴关(贯)桐轮而行”。
吕不韦把嫪毐作为假宦官送给赵太后,赵太后当然非常喜欢。之后赵太后与嫪毐通奸有孕,就与嫪毐搬出都城咸阳,在故都雍城同居,还生下两个儿子。
嫪毐这个人也不本分,以为得到赵太后的宠信,自己就很厉害了,在被封为长信侯后,整个人就开始飘飘然起来,拉拢大臣、广收宾客,与吕不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。到公元前238年,秦王政到雍城蕲年宫行成人冠礼,嫪毐决定发兵作乱。
当 时的嬴政年纪也不小了,对于宫里的很多事情都明白,只是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的手里,想要惩治一下这两人,但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,不过在背后也悄悄的在谋划着。恰好嫪毐的这次叛变给了他机会,于是嬴政派吕不韦带兵前去平叛,这场叛乱很快被吕不韦带兵平定,嫪毐三族被灭,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儿子被嬴政生生摔死,赵太后也被幽禁起来。秦王政继续追查此事,很快知道嫪毐是吕不韦引荐给赵姬。叛乱虽然被平了,但嬴政并没有就此罢手,而是继续追查下去,最后,追查到了吕不韦的头上,于是在第二年,吕不韦的相国职务被免,被迁回封地河南;再过了一年,秦王政怕吕不韦叛乱,把他迁至蜀地。吕不韦自知日暮途穷,于是自杀而死。
从吕不韦编撰的《吕氏春秋》可以看出来,吕不韦不仅仅是一个权臣,他还是个宣传限制君权的思想家!所以秦王政自然要给吕不韦安插罪名,嫪毐之乱当然是个很好的突破口,但说起来并无多少确切证据。自杀或是他最好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