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小学古诗
小学古诗大全栏目收录了小学语文必备古诗词,以及小学古诗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村夜、赋得古原草送别、忆江南乡、七步诗等小学语文必备诗词曲。
-
初中古诗
《初中古诗》栏目收录了:观沧海、次北固山下、钱塘湖春行、西江月、天净沙·秋思、木兰诗、望岳、春望、石壕吏、归园田居、使至塞上、渡荆门送别、游山西村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、赤壁、过零丁洋等
- [ 佚名 ] 惠子相梁文言文及翻译
- [ 张岱 ]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及翻译
- [ 李贺 ] 雁门太守行(黑云压城城欲摧)
- [ 陆游 ] 游山西村
- [ 杜甫 ] 春望
- [ 共51首 ]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及翻译
- [ 范仲淹 ] 岳阳楼记文言文及翻译
- [ 苏轼 ] 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
- [ 孟浩然 ] 早寒江上有怀 / 早寒有怀 / 江上思归
- [ 李白 ] 渡荆门送别
-
宋词精选
宋词精选栏目收录了300多篇经典宋词精选,包括:洞仙歌、摸鱼儿、汉宫春、菩萨蛮、念奴娇、水调歌头、水龙吟、临江仙、满江红、酹江月、朝中措、浣溪沙、梦玉人引、南柯子等宋词精选赏析。
-
古诗十九首
古诗十九首栏目收录了十九首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东城高且长、回车驾言迈、今日良宴会、客从远方来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唐诗三百首|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
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《唐诗三百首》是近几百年来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唐诗选本,收录了77家诗,共306首,比较著名的杜甫的诗有38首、王维的诗29首、李白的诗27首、李商隐的诗22首。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词最好的入门书籍。本站精编唐诗三百首全集,每首诗含有原文、注解、韵译、评析,是您学习的好助手。
- [ 卢纶 ] 塞下曲·林暗草惊风
- [ 李白 ] 玉阶怨
- [ 杜审言 ]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
- [ 李白 ]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
- [ 杜甫 ] 月夜
- [ 李白 ] 长干行·妾发初覆额
- [ 温庭筠 ] 瑶瑟怨
- [ 孟浩然 ] 早寒江上有怀 / 早寒有怀 / 江上思归
- [ 杜甫 ]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/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
- [ 孟浩然 ] 留别王侍御维 / 留别王维
-
古诗三百首
古诗三百首栏目收录了包括:先秦两汉诗、魏晋南北朝诗、宋诗、辽金元诗、明诗、清诗/近代诗等古诗三百首全集赏析。
- [ 陶渊明 ] 读山海经·其十
- [ 曾巩 ] 城南
- [ 袁凯 ] 京师得家书(江水三千里)
- [ 佚名 ] 桓灵时童谣
- [ 佚名 ] 击壤歌
- [ 刘昶 ] 断句(白云满鄣来)
- [ 纪昀 ]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(浓似春云淡似烟)
- [ 陆游 ]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
- [ 黄庭坚 ] 牧童诗
- [ 郑文宝 ] 柳枝词(亭亭画舸系春潭)
-
宋词三百首全集原文|翻译|赏析
《宋词三百首》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,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,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。她以姹紫嫣红、千姿百态的丰神,与唐诗争奇,与元曲斗妍,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,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。
- [ 吴文英 ] 唐多令·惜别
- [ 戴复古 ] 柳梢青·岳阳楼
- [ 刘辰翁 ] 兰陵王·丙子送春
- [ 严仁 ] 玉楼春·春思
- [ 辛弃疾 ] 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
- [ 徐昌图 ] 临江仙·饮散离亭西去
- [ 李煜 ] 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
- [ 温庭筠 ] 菩萨蛮·小山重叠金明灭
- [ 周邦彦 ] 西河·大石金陵
- [ 俞国宝 ] 风入松·一春长费买花钱
-
春天古诗词
描写春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南湖早春、山房春事、过红梅阁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夏天古诗词
描写夏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池上早夏、观刈麦、夏日、夏夜宿直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秋天古诗词
描写秋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司马宅、燕歌行、巩北秋兴寄崔明允、秋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 [ 苏庠 ] 鹧鸪天·枫落河梁野水秋
- [ 石孝友 ] 青玉案·征鸿过尽秋容谢
- [ 陆游 ] 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
- [ 刘过 ] 沁园春·张路分秋阅
- [ 吴文英 ] 极相思·题陈藏一水月梅扇
- [ 黄庭坚 ] 秋怀二首
- [ 张可久 ] 普天乐·秋怀
- [ 王昌龄 ] 长信怨(金井梧桐秋叶黄)
- [ 李商隐 ] 燕台诗四首
- [ 朱栴 ] 青杏儿·秋
-
春节古诗词
春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春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除夜宿石头驿、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、卖痴呆词、凤城新年词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 [ 欧阳詹 ] 除夜长安客舍
- [ 张雨 ] 喜春来·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
- [ 吴文英 ] 花犯·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
- [ 文征明 ] 拜年(不求见面惟通谒)
- [ 赵彦昭 ]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
- [ 苏轼 ]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
-
元宵节古诗词
元宵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元宵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上元夜、元夜踏灯、上元竹枝词、辛亥元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清明节古诗词
清明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清明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寒食野望吟、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、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端午节古诗词
端午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端午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端午日赐衣、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、竞渡曲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七夕节古诗词
七夕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七夕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牵牛织女、秋夕、马嵬、辛未七夕、他乡七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 [ 毛文锡 ] 浣溪沙·七夕年年信不违
- [ 德容 ] 七夕二首·其一
- [ 苏轼 ] 鹊桥仙·七夕送陈令举
- [ 李嘉祐 ]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
-
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及翻译
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,夫岂然哉?盖世所传诗者,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。凡士之蕴其所有,而不得施于世者,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,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,往往探其奇怪,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,其兴于怨刺,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,而写人情之难言。盖愈穷则愈工。然则非诗之能穷人,殆穷者而后工也。
予友梅圣俞,少以荫补为吏,累举进士,辄抑于有司,困于州县,凡十余年。年今五十,犹从辟书,为人之佐,郁其所蓄,不得奋见于事业。其家宛陵,幼习于诗,自为童子,出语已惊其长老。既长,学乎六经仁义之说,其为文章,简古纯粹,不求苟说 -
减字木兰花·劝饮词
金貂贳酒。乐事可为须趁手。且醉青春。白发何曾饶贵人。
凤笙鼍鼓。况是桃花落红雨。莫诉觥筹。炊熟黄粱一梦休。 -
秋夜雨·再和
单于系颈须长索。捷书新上油幕。尽沈边柝也,更底问、悲笳哀角。
衰翁七十迎头了,先自来、声利都薄。归计犹未托。又一叶、西风吹落。 -
水调歌头·追和
举手钓鳌客,削迹种瓜侯。重来吴会三伏,行见五湖秋。耳畔风波摇荡,身外功名飘忽,何路射旄头。孤负男儿志,怅望故园愁。
梦中原,挥老泪,遍南州。元龙湖海豪气,百尺卧高楼。短发霜黏两鬓,清夜盆倾一雨,喜听瓦鸣沟。犹有壮心在,付与百川流。 -
辋川集二十首。北垞
南山北垞下,结宇临欹湖。每欲采樵去,扁舟出菰蒲。
-
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
修竹齐高树,书斋竹树中。四时无夏气,三伏有秋风。
黑处巢幽鸟,阴来叫候虫。窗西太白雪,万仞在遥空。 -
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
寒色凝罗幕,同人清夜期。玉杯留醉处,银烛送归时。
独坐隔千里,空吟对雪诗。 -
忆江南·云岁迎春楼上月
【忆江南】
云岁迎春楼上月,
正是西窗,夜凉时节。
玉人贪睡坠钗云,
粉消香薄风天真。
人非风月长依旧,
破镜尘筝,一梦经年瘦。
今宵帘幕扬花阴,
空馀枕泪独伤心。 -
邠州词献高尚书三首
单于都护再分疆,西引双旌出帝乡。
朝日诏书添战马,即闻千骑取河湟。
将家难立是威声,不见多传卫霍名。
一自元和平蜀后,马头行处即长城。
朔方忠义旧来闻,尽是邠城父子军。
今日兵符归上将,旄头不用更妖氛。 -
和李舍人使君纾题云明府道室
许令如今道姓云,曾经西岳事桐君。流霞手把应怜寿,
黄鹤心期拟作群。金箓时教弟子检,砂床不遣世人闻。
桂阳亦是神仙守,分别无嗟两地分。
-
垂范百世
出处:宋·陆游《跋李庄简公家书》:“虽徙海表,气不少衰,丁宁训戒之语,皆足垂范百世。”
-
迎刃而理
出处:清·周在浚《行述》:“潍,剧邑也,事繁丛弊,先大夫以书生受事,迎刃而理。”
-
燕妒莺惭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二七回:“满园里秀带飘飘摇,花枝招展,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,燕妒莺惭,一时也道不尽。”
-
竿头日上
出处:《秉烛谈》:“招贤大师赠一偈曰: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人未为真。百丈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-
赴汤投火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小人受侯爷大恩,别说行刺,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。”
-
芝兰之室
出处:汉·戴德《大戴礼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”
-
眩碧成朱
出处:明屠隆《彩毫记·知幾引退》:“宫闱萋菲,眩碧成朱,圣主应投杼。”
-
逸以待劳
出处:宋陈师道《拟御试武举策》:“逸以待劳,久以待变,亡费而有备,可谓善矣。”
-
截然不同
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王顺伯》:“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,则儒释之辨,公私义利之别,判断截然,有不可民者矣。”
-
案堵如故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诸吏人皆案堵如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