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小学古诗
小学古诗大全栏目收录了小学语文必备古诗词,以及小学古诗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村夜、赋得古原草送别、忆江南乡、七步诗等小学语文必备诗词曲。
- [ 李白 ]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
- [ 刘向 ]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及翻译
- [ 佚名 ] 朝三暮四
- [ 苏轼 ] 赠刘景文 / 冬景
- [ 佚名 ] 刻舟求剑 / 楚人涉江文言文及翻译
- [ 白居易 ] 忆江南·江南好
- [ 于谦 ] 石灰吟(千锤万击出深山)
- [ 刘向 ] 虎求百兽
- [ 林杰 ] 乞巧
- [ 曹植 ] 七步诗(煮豆燃豆萁)
-
初中古诗
《初中古诗》栏目收录了:观沧海、次北固山下、钱塘湖春行、西江月、天净沙·秋思、木兰诗、望岳、春望、石壕吏、归园田居、使至塞上、渡荆门送别、游山西村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、赤壁、过零丁洋等
-
高中古诗
《高中古诗》栏目收录了:沁园春、蒹葭、饮酒、登金陵凤凰台、八声甘州、水龙吟、登快阁、梦游天姥吟留别、终南山、登楼、塞下曲、从军行、过华清宫、雨霖铃、踏莎行、苏幕遮等
- [ 共3首 ]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及翻译
- [ 共26首 ]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及翻译
- [ 杜甫 ] 月夜
- [ 左丘明 ]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及翻译
- [ 李白 ] 梦游天姥吟留别 / 别东鲁诸公
- [ 李商隐 ] 李贺小传文言文及翻译
- [ 苏轼 ] 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
-
宋词精选
宋词精选栏目收录了300多篇经典宋词精选,包括:洞仙歌、摸鱼儿、汉宫春、菩萨蛮、念奴娇、水调歌头、水龙吟、临江仙、满江红、酹江月、朝中措、浣溪沙、梦玉人引、南柯子等宋词精选赏析。
-
古诗十九首
古诗十九首栏目收录了十九首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东城高且长、回车驾言迈、今日良宴会、客从远方来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唐诗三百首|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
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《唐诗三百首》是近几百年来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唐诗选本,收录了77家诗,共306首,比较著名的杜甫的诗有38首、王维的诗29首、李白的诗27首、李商隐的诗22首。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词最好的入门书籍。本站精编唐诗三百首全集,每首诗含有原文、注解、韵译、评析,是您学习的好助手。
- [ 杜甫 ] 登岳阳楼
- [ 李益 ] 喜见外弟又言别
- [ 杜甫 ] 寄韩谏议 / 寄韩谏议注
- [ 王昌龄 ] 长信怨(金井梧桐秋叶黄)
- [ 王维 ] 积雨辋川庄作 / 秋归辋川庄作
- [ 杜审言 ]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
- [ 李白 ] 渡荆门送别
- [ 韦庄 ] 金陵图(依旧烟笼十里堤)
- [ 陈子昂 ] 登幽州台歌
- [ 刘禹锡 ] 西塞山怀古(王濬楼船下益州)
-
古诗三百首
古诗三百首栏目收录了包括:先秦两汉诗、魏晋南北朝诗、宋诗、辽金元诗、明诗、清诗/近代诗等古诗三百首全集赏析。
- [ 曹操 ] 蒿里行(关东有义士)
- [ 朱淑真 ] 落花
- [ 戚继光 ] 马上作(南北驱驰报主情)
- [ 刘昶 ] 断句(白云满鄣来)
- [ 苏轼 ] 赠刘景文 / 冬景
- [ 道潜 ] 临平道中
- [ 何逊 ] 边城思
- [ 汪藻 ] 春日(一春略无十日晴)
- [ 袁凯 ] 京师得家书(江水三千里)
- [ 陈师道 ] 示三子(去远即相忘)
-
春天古诗词
描写春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南湖早春、山房春事、过红梅阁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 [ 李白 ] 早春寄王汉阳
- [ 戴叔伦 ] 兰溪棹歌(凉月如眉挂柳湾)
- [ 晏殊 ] 诉衷情·东风杨柳欲青青
- [ 郑愔 ] 春怨(春朝物候妍)
- [ 杜甫 ] 绝句(春风花草香)
- [ 杜审言 ]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
- [ 雍陶 ] 天津桥望春
- [ 张继 ]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
- [ 赵溍 ] 临江仙·西湖春泛
- [ 晏几道 ] 御街行·街南绿树春饶絮
-
夏天古诗词
描写夏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池上早夏、观刈麦、夏日、夏夜宿直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秋天古诗词
描写秋天的古诗栏目收录了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司马宅、燕歌行、巩北秋兴寄崔明允、秋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春节古诗词
春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春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除夜宿石头驿、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、卖痴呆词、凤城新年词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 [ 吴文英 ] 醉桃源·元日
- [ 辛弃疾 ] 蝶恋花·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
- [ 陈师道 ] 除夜对酒赠少章
- [ 吴文英 ] 花犯·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
- [ 赵彦昭 ]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
- [ 欧阳詹 ] 除夜长安客舍
- [ 文征明 ] 拜年(不求见面惟通谒)
- [ 吴文英 ] 思佳客·癸卯除夜
- [ 张雨 ] 喜春来·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
- [ 苏轼 ]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
-
元宵节古诗词
元宵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元宵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上元夜、元夜踏灯、上元竹枝词、辛亥元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清明节古诗词
清明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清明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寒食野望吟、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、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端午节古诗词
端午节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端午节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端午日赐衣、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、竞渡曲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
七夕节古诗词
七夕古诗词栏目收录了关于七夕的古诗,以及诗句的注释、翻译、译文、赏析、鉴赏。包括:牵牛织女、秋夕、马嵬、辛未七夕、他乡七夕等经典诗词曲赏析。
- [ 毛文锡 ] 浣溪沙·七夕年年信不违
- [ 晏几道 ] 鹧鸪天·当日佳期鹊误传
- [ 林杰 ] 乞巧
- [ 李清照 ] 行香子·七夕
- [ 德容 ] 七夕二首·其二
- [ 李商隐 ] 马嵬·其二
- [ 吴文英 ] 惜秋华·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
- [ 吴文英 ] 荔枝香近·七夕
- [ 德容 ] 七夕二首·其一
- [ 苏轼 ] 鹊桥仙·七夕送陈令举
-
梦江南
行吟洞庭句,不见洞庭人。尽日碧江梦,江南红树春。
-
临平道中(风蒲猎猎弄轻柔)
【临平道中】
风蒲猎猎弄轻柔,
欲立蜻蜓不自由。
五月临平山下路,
藕花无数满汀洲。 -
西阁雨望
楼雨沾云幔,山寒著水城。径添沙面出,湍减石棱生。
菊蕊凄疏放,松林驻远情。滂沱朱槛湿,万虑傍檐楹。 -
病愈寄友
哀乐暗成疾,卧中芳月移。西山有清士,孤啸不可追。
捣药昼林静,汲泉阴涧迟。微踪与麋鹿,远谢求羊知。 -
赠维扬故人
东京少长认维桑,书剑谁教入帝乡。一事无成空放逐,
故人相见重凄凉。楼台寂寞官河晚,人物稀疏驿路长。
莫怪临风惆怅久,十年春色忆维扬。 -
【黄钟】人月圆_山中书事兴
山中书事
兴亡千古繁华梦,诗眼倦天涯。孔林乔木,吴宫蔓草,楚庙寒鸦。数间茅舍,藏书万卷,投老村家。山中何事?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。
秋日湖上
笙歌苏小楼前路,杨柳尚青青。画船来往,总相宜处,浓淡阴晴。杖藜闲暇,孤坟梅影,半岭松声。老猿留坐,白云洞口,红叶山亭。
春晚次韵
萋萋芳草春云乱,愁在夕阳中、短亭别酒,平湖画舫,垂柳骄骢。一声啼鸟,一番夜雨,一阵东风。桃花吹尽,佳人何在?门掩残红。
雪中游虎丘
梅花潭似真 -
黄山道中
小榖城荒路屈盘,石根寒碧涨秋湾。
千章秀木黄公庙,一点飞雪白塔山。
好景落谁诗句里,蹇驴驮我画图间。
膏肓泉石真吾事,莫厌乘兴数往还。 -
李节度平虏诗
百万王师下日边,将军雄略可图全。元勋未论封茅异,
捷势应知破竹然。燕警无烽清朔漠,秦文有宝进蓝田。
太平从此销兵甲,记取红羊换劫年。 -
送柳道时余北还(一作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)
征役各异路,烟波同旅愁。轻桡上桂水,大艑下扬州。
何处成后会,今朝分旧游。离心比杨柳,萧飒不胜秋。 -
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
碧落留云住,青冥放鹤还。银台向南路,从此到人间。
-
杳无音讯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七章:“半年前就出走了,至今杳无音讯,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。”
-
李郭同舟
出处: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郭太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家世贫贱……乃游于洛阳。始见河南尹李膺,膺大奇之,遂相友善,于是名震京师。后归乡里,衣冠诸儒送至河上,车数千两。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,众宾望之,以为神仙焉。”
-
炙鸡渍酒
出处: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“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”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穉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於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乾以裹鸡,径到所起冢外,……醊酒毕,留谒则去,不见丧主。”
-
耆年硕德
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海防》:“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,虽不乏人,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,胆识俱优者,恐难其选。”
-
逐影吠声
出处:宋·陈善《扪虱新话·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》:“至今学文之家,又皆逐影吠声,未尝有公论,实不见古人用心处,予每为之太息。”
-
改步改玉
出处: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:“六月,季平子行东野,还,未至;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璠(君所配玉)敛,仲梁怀弗与,曰:‘改步改玉。’”
-
观山翫水
出处:暂无出处!
-
多谋善虑
出处: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画策》:“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,何不替我筹度一番,行了这个方便也好。”
-
初出茅庐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:“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-
君子之交接如水
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表记》:“故君子之接如水,小人之接如醴;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