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历史上,汉武帝被誉为一位伟大的君王,其统治时期被称为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。史学家司马迁认为,汉武帝开创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,使得西汉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都得到极大的发展。班固则称赞他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,推动了大规模的文化运动和社会变革。而司马光则认为他虽有不少错误决策,但在南北朝时期依然被后来的君王所推崇,表明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煌煌大汉,巍巍朝堂,金戈铁马,红粉过客,汉武帝神秘复杂的一生尘埃落定。死者长已矣,后人却争议不休。誉之者众,毁之者亦多。在历史上有三位鼎鼎有名的史学家对汉武帝进行了褒扬指斥。这三位史学家是司马迁、班固、司马光。
首先是生在武帝一朝的司马迁。对于汉武帝的军事外交战略,司马迁非常矛盾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少数民族史,司马迁给匈奴立传,把匈奴看作炎黄子孙之一,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的性质定位:这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一场悲剧,战争使双方付出了极高的代价。
司马迁与天下百姓一道,亲历家园变废墟,忍看朋辈成新鬼;一代史家的良心,使司马迁不可能面对战争之害无动于衷,必然会对汉武帝连年征战,导致民生凋敝有所批评。
而司马迁对于汉武帝的儒家统治思想,大为赞赏。汉武帝彻底肃清了诸侯王分裂势力,巩固了中央政权。 对此,司马迁击节称道,《淮南衡山列传》中,太史公日: 淮南衡山,亲为骨肉,疆土千里,列为诸侯。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,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,仍父子再亡国,各不终其身,为天下笑。
总体来说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对汉武帝褒有贬,而班固的《汉书·武帝纪》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 。班固赞曰: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,遂畴咨海内,举其俊茂,与之立功。兴太学,修郊祀,改正朔,定历数,协音律,作诗乐,建封禅,礼百神,绍周后,号令文章,焕然可述,后嗣得遵洪业,而有三代之风。如武帝之雄材大略,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,虽诗书所称,何有加焉。 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,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。
到了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,也是批评、表扬兼而有之: 臣光曰:孝武穷奢极欲,繁刑重敛,内侈宫室,外事四夷。信惑神怪,巡游无度。使百姓疲敞起为盗贼,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。然秦以之亡,汉以之兴者,孝武能尊先王之道,知所统守,受忠直之言。恶人欺蔽,好贤不倦,诛赏严明。晚而改过,顾托得人。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?
这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,可以充分证明作为政治家的汉武帝是多面的。汉武帝是一位明君,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;但他又是一位暴君,杀伐任性;他既立下盖世之功,又给天下苍生带來巨大灾难。当代史家翦伯赞对汉武帝的品评妙趣横生:“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、较天真、重感情的人物……用剑犹如用情,用情扰如用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