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牧:才华横溢,生不逢时,郁郁而终的诗人生平探秘

杜牧,唐代著名诗人,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。他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,却在政治上饱受挫折和困扰。郁郁而终的他,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诗篇,受到后世诗人的敬仰和学习。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位才情横溢的诗人的生平经历,探寻他内心深处敏感而又坚强的一面。

纵观杜牧的一生,他其实是个挺分裂的人。

说他是风流诗人吧,确实夜店没少逛,但是怀古、军事题材的诗他写得也不少,还有不少名篇。

说他是富贵公子哥吧,出身确实好,但还没好好享受就家道中落了,他也吃过不少苦。

所以,我把时间线捋了一下,用流水账来看看杜牧的一生。

登场前的背景简介

杜牧出生的时候,已经是晚唐。

当时的大唐,外有藩镇割据,内有宦官作乱,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,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,也就是著名的牛(牛僧儒)李(李德裕)党争。那叫一个乱啊。

朝堂之上乱哄哄,诗坛也是热闹非凡。

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,写就一首长诗《长恨歌》,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。

刘禹锡和柳宗元这对好基友,携手被贬,刘禹锡豪气万丈喊出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柳宗元则有点消沉,郁闷写出千古孤独名篇《江雪》。

文坛大拿韩愈,一篇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针砭时弊,圈了一票精英男粉。此时正在跟着裴度平叛,东征西讨,立下赫赫战功。

元稹一句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圈了不少迷妹。可这家伙为了当宰相,拉拢宦官,略有点跌份。

李贺凭借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”一战成名,在诗坛站稳脚跟。

杜牧则从小在爷爷杜佑的教导下,埋头啃起了四书五经、兵法、史书。

天有不测风云,杜佑去世,没多久,杜牧的父亲也因病去世,那年杜牧才15岁。一瞬间,家道中落,杜牧就从一个官三代,沦落到靠家族接济为生。

杜牧:才华横溢,生不逢时,郁郁而终的诗人生平探秘初出江湖

二十多岁的杜牧,已经长大成人,开始出来找工作了。

当时的皇帝唐敬宗,是个败家子,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,还大兴土木,国库都快玩完了,实在垃圾。

杜牧受了二十几年正统儒家教育,当然看不得大唐有这种昏庸无能的皇帝,于是直接开启文字炮弹,连写三首《过华清宫》:

借唐玄宗的风流往事来讽刺当今皇帝的昏庸,不得不说杜牧还是有点想法的,诗写的也不错,可惜一连三枚炸点下去,半点水花都没有。

杜牧也是个暴脾气,干脆祭出童子功,写了一篇《阿房宫赋》,借秦始皇的光荣事迹来告诉当今皇帝,土木兴不得,是会亡国的。

《阿房宫赋》发表后,皇帝并没有搭理他。不过意外的是,有人看上了。

这个人吴武陵。

吴武林是柳宗元、韩愈等人的好朋友,看过《阿房宫赋》以后,非常欣赏杜牧的才华,四处推荐,还帮助杜牧考中了进士。

杜牧非常高兴,赶紧给长安的亲友们发信息,写了《及第后寄长安故人》:

那时的诗坛,老一辈们开始退场。韩愈、元稹、薛涛、李益、张籍等人一个接一个走了。

似乎,属于杜牧的时代渐渐来了。

风月红尘

中进士后,杜牧先是在南昌待了一阵,邂逅了张好好,暧昧了一阵。后来被牛僧儒拉拢,算是加入牛党,然后调到扬州。

扬州是个好地方,风景如画美人如云。

杜牧工作很认真。

下班以后,那就浪起了。泡夜店,喝喝酒、写写诗,跟小姐姐们谈谈理想、聊聊人生,生活过得挺滋润的。

不过杜牧也没有沉溺在温柔乡里,当时正值三镇作乱,他一鼓作气,写了几篇军事论文,比如《罪言》、《原十六卫》、《战论》和《守论》,派没派上用场不知道,不过很快,杜牧就被调回长安。

快乐的时光果然短暂,离开扬州的那个夜晚,杜牧深情款款写下《赠别二首》:

对于杜牧来说,扬州是他的天堂,以至于多年后他的好友韩绰要去扬州,他还给传授经验:

岁月里的蹉跎

杜牧回到长安以后没多久,就又被调到洛阳。

这是因为这次外调,他躲过了“甘露之变”,宦官集团控制住唐文宗,命令禁军大开杀戒。四个宰相、十一名高官被灭族,一千多名官员被杀。一时间,长安血流成河。

朝廷彻底被宦官统治,被软禁的唐文宗,哭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,懦弱无能,五年之后,郁郁而死。

杜牧在洛阳呆了几年后,眼看没什么大作为,就投入崔郸门下,跑去宣州任职,顺便找自己的老相好张好好叙叙旧。

坐船南下,夜泊秦淮,隐隐约约中,他听到音乐,那是陈后主的《玉树后庭花》,:“花开花落不长久,落红满地归寂中。”

心怀家国的杜牧当即写下《泊秦淮》:

这个时候,唐武宗上位了。

唐武宗先收拾了宦官集团,又提携李德裕为宰相。李德裕也又能耐,一举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、还击退了回纥,大唐终于回归正轨。

而此时,曾经站队牛党的杜牧就悲催了,被贬谪调往黄州。

杜牧是既不爽也没办法,只好把一腔憋屈写到诗里,于是,他爆更了。

一路南下,他路过江南,看到江南美景和一片将要拆掉的寺庙,写下:

他路过乌江亭,想起当年乌江自刎的霸王,心有同情,写下:

来到黄州,他独自跑去赤壁,仔细观摩古战场,试图还原当年那场大战,得出一个结论:

又一年清明,他看着天下雨纷纷,路上人匆匆,写下:

借酒浇愁之时,偶尔想到当年在扬州的逍遥日子,写下:

秋天登山,看着漫山红叶,写下那首日后被网友玩坏的《山行》:

当然,写诗只是副业,并没有耽误工作。杜牧在黄州待了三年,他扩建孔庙,设置学堂,教化士民,办了不少好事,把黄州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
尽管工作出色,但依然脱离不了宦海漂泊,从黄州到池州,再到睦州,被调来调去,把杜牧胸中的壮志磨灭的差不多了。

那些年,刘禹锡、白居易、贾岛、李绅也纷纷离去,杜牧志不在诗坛,还好李商隐、温庭筠慢慢冒头,诗坛虽有点冷清但不至于没落。

遗憾离场

又过去几年,唐武宗驾崩,朝堂动荡。

新上台的唐宣宗不喜欢李德裕,把他贬到海南。牛僧儒也去世了。牛李党争,落下帷幕。杜牧得以重返长安,在史馆当编辑。

这时候的大唐已经是暮气沉沉,或许是受不了这里的气氛,杜牧以工资太低为由,几次请求外放,朝廷一开始不准备放他走,甚至还给他升职加薪,但是看他去意已决,也就没勉强,安排他调往湖州

临走之前,杜牧去了乐游原,长安最高的地方。当年李商隐在这里写下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。

在这里杜牧留下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》:

又几年,已经退休的杜牧回到长安家中,不再过问政事,潜心整理自己的诗集。某日晚上,蓦然心怀激荡,无法入睡,起身写下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诗《不寝》

数日后,溘然长眠。

杜牧这一生,风流只不过是他的表象,实际上他胸怀大志,却生不逢时,郁郁不得志,遗憾而终。

虽然他无意在诗坛闯出多大的名声,但确实给我们留下一大堆好诗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